图片由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管委会提供
前不久,七里海湿地保护区东海一万亩碧波之上,一片崭新的"岛屿"悄然浮现。这是七里海湿地保护区首次在大水面架设生态浮岛,为鸟类提供栖息繁衍的新家园,也是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次创新突破。
站在岸边远眺,480平方米的浮岛宛如一只鸟的拼图漂浮于澄波之上。浮岛上,几只苍鹭正低头梳理羽毛,红嘴鸥在浅水区踱步,燕鸥群则忙着衔草筑巢。“这片浮岛虽说面积不算大,但毕竟是保护鸟类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新的创举,一种新的有益尝试。对七里海来说,是一种新事物,是思路拓宽的一种突破,也是展示七里海生态环境向好的一个重要窗口。”七里海湿地保护区管委会顾问于增会说:“此前我们看到的浮岛,大都建在城市附近的溪边、湖畔,上面栽植一些观赏性的水生植物,如香蒲、菖蒲、黄花鸢尾、千屈菜等,用于美化和点缀环境;而布设在大水面,以招引鸟类筑巢繁衍和停歇栖息为目的的浮岛,还很少见。从这个角度说,在七里海大水面建生态浮岛,就更有意义。”
展开剩余47%近年来,根据鸟的生活习性,湿地内新建、改造鸟岛20处,形成大小鸟岛共计100余个,在招引鸟类筑巢、栖息方面收到明显效果。为什么还要在大水面建浮岛呢?
对此,于增会总结了三个原因。其一,燕鸥、灰翅浮鸥、燕鸻、黑翅长脚鹬等夏候鸟,选择在裸露的地面上筑巢。用土堆建的鸟岛,时间不长就长满芦苇,每隔两三年就得除掉一部分芦苇,这样才能为鸟类营造出适宜的繁衍环境。而浮岛就省去了这些环节,用不着大力治理,照样可以招引鸟类在上面筑巢。其二,东海水面足有上万亩,有些鸟儿在水上游荡,或在粼粼碧水上方飞翔,时间长了,就想找个落脚的地方。有了浮岛,它们游累了,或是飞累了,就可在岛上休憩,养足了精神,再下水捕鱼,或飞上蓝天,浮岛就成了鸟儿歇息、避风的港湾。其三,在离东海原码头不远处布设浮岛,码头前面是澄波千顷的大水面,东侧是水生植物园。这样,可以比较集中地观赏到粼粼碧水、群群野鸟、各种野生植物。
“目前,在大水面布设浮岛,还处于试验阶段,有待进一步摸索总结经验,以便为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蹚出一条新路。”于增会强调。随着浮岛上的鸟鸣声渐密,七里海正以更灵活的方式,为候鸟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。记者 张艳
发布于:北京市658金融网配资-配资查询网站-股票加杠杆网站-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