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1日,美国军工巨头诺斯罗普·格鲁曼公司迎来重要里程碑——第二架B-21突袭者隐身战略轰炸机(编号T-2)成功完成首飞。这架新型轰炸机从加州帕姆代尔空军第42工厂腾空而起,在一架F-16战斗机的护航下,顺利转场至爱德华兹空军基地,与首架测试机(T-1)会合。此时距离B-21项目首飞已过去671天,目前该基地还有六架B-21处于不同生产阶段。
值得注意的是,T-2机在首飞时取消了T-1机配备的橙色空速管和尾部静压拖锥。这一细节变化表明,经过近两年的试飞,诺格公司已经收集到足够的气动数据,能够依靠机载的埋入式大气数据传感器精确测量飞行参数。这标志着B-21的测试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。
展开剩余77%随着第二架原型机加入测试计划,B-21项目正式进入关键的任务系统和武器集成阶段,有望加快这款拖延已久的轰炸机服役进程。回顾项目历史,美国空军早在2011年就开始规划新一代轰炸机,2015年正式授予研制合同,最初计划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。但由于各种原因,服役时间已推迟至2027年。
从技术路线来看,B-21的设计理念明显偏向保守,大量借鉴了B-2轰炸机的成熟技术以降低研发风险。这种稳妥策略源于美国空军对新一代轰炸机项目的调整:2009年取消过于复杂的下一代轰炸机(NGB)计划后,2010年转而启动更务实的远程打击系统家族计划,最终演变为现在的B-21项目。与NGB相比,新项目特别强调成本控制、采用成熟技术、以及借鉴F-117项目的管理模式。
诺格公司的方案之所以能击败波音-洛克希德·马丁团队,关键在于其采用了经过验证的飞翼构型。这种设计直接继承了B-2轰炸机的技术积累,包括气动特性、隐身性能和飞行控制系统等,大幅节省了研发成本。从外形上看,B-21就像是B-2的缩小版:翼展约40米(比B-2短12米),空重减轻近半,弹舱也从两个缩减为一个。
B-21的飞翼设计可追溯至诺斯罗普公司1950年代末的飞碟概念研究。这种构型能在保持0.8马赫巡航速度的同时,完美整合隐身设计、大型弹舱和复杂进排气系统。与B-2类似,B-21同样采用直线边缘设计配合深度吸波材料,将雷达反射集中在少数方向。但改进之处在于,B-21融入了X-47B无人机的喙式前缘设计,通过下倾机鼻改善了失速特性。
在动力系统方面,B-21采用高度S形设计的进气道,搭配两台中等涵道比发动机,很可能是普惠公司的PW9000发动机。相比B-2使用的F118发动机,新发动机燃油效率更高,既能增加航程,又能降低红外特征。得益于现代流体力学技术,B-21的进气口设计更为隐蔽,从任何角度都无法直接看到发动机叶片,隐身性能显著提升。
B-21与B-2最明显的外观区别在于后缘设计。B-2独特的锯齿状后缘是为满足低空突防要求而增加的,但这一功能在服役后从未使用。B-21取消了这一要求,不仅简化了结构设计,降低了重量和成本,还延长了机体寿命,减少了维护需求。再加上现代复合材料和吸波材料的进步,B-21的结构效率明显优于前辈。
在航电系统方面,B-21大量采用商用组件和开放式架构,使未来升级像更换电脑配件一样简便。这种设计大幅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的升级成本。值得一提的是,B-21是美国首个完全采用数字线程设计的重大装备项目,从设计到制造全程数字化,有效减少了传统研发中的返工浪费。
美国空军计划采购至少100架B-21,远超B-2的21架。更大规模的生产将摊薄研发成本,并通过学习曲线效应降低单机价格。但飞翼设计也存在明显短板:B-21过度依赖隐身技术,如果未来出现量子雷达等新型探测技术,其亚音速、低机动性的缺点可能成为致命弱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658金融网配资-配资查询网站-股票加杠杆网站-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