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相距贵州黔西南多远?
——跨越山海的1100多公里。
惠州相距贵州黔西南多近?
——心与心的距离。
6月29日,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、黔西南州商务局、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联合主办的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活动,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成功举办。现场,东坡先生称赞的惠州荔枝,跨越山海千里,只为给黔西南消费者带来岭南夏日限定甜蜜。而黔西南州人民,则以最饱满的热情回应,现场产销意向签约金额超500万元,农产品零售超过26万元。
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活动现场。
一边是不辞千里而来,一边是不惧风雨而迎,惠州与黔西南的深深情谊,因一场产销对接活动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“产业协作是双向,你可以到我家坐坐,我也可以去你家看看,大家互相帮助。”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筹备会上说道。
2021年以来,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部署,惠州市与黔西南州确立东西部协作关系。如今,惠州已累计选派1198人次教育、医疗、农业、科技等领域专家人才到黔西南州挂职帮扶,投入财政协作资金17.78亿元、实施协作项目825个,帮助引进企业435个,实际到位资金172.83亿元。其中,惠城引进示范种植的册亨荔枝,已试挂果,打破了贵州没有荔枝产业的传统,带动周边农户因“荔”而兴。
昔日,罗浮山下,惠州“办实业,打基础”,成为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全国典范;如今,万峰林下,惠州以“惠州经验”实现高质量产业帮扶,助力黔西南高质量发展。
增强内生动力
形成“7+1+2”产业园发展格局
“这款茶的味道很浓,远远都能闻到茶香。”在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活动上,普安县的展位,许多观众驻足试饮普安红茶。
位于北盘江、南盘江流域的普安县,是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。县域内的普安古茶树,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、最大的茶树,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。因生态环境好,普安红茶茶香浓、无杂质,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“两红三绿一抹”茶叶品牌。
惠州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,助力普安红茶高质量发展。
惠州龙门县帮扶普安县后,两地把茶产业作为“一县一园”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攻方向,近三年来,4700多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源源不断注入产业园,推动茶产业综合体、茶文化展示中心、茶产业电商直播基地等20多个项目落地建成。
同样的故事,也发生在兴仁。
围绕薏仁米这个特色优势产业,惠州博罗县与兴仁市共建薏仁米现代农业产业园(兴博产业园),抓住“规划引领、龙头带动、利益链接”三个关键,从2021年开始陆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200多万元,实施薏仁米酒厂、兴博产业园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运营中心等项目。
产业园区是粤黔东西部协作“特色产业提升”与“产业集群打造”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。从“搭框架”到“精装修”,从“有”到“特”,在惠州的帮助下,黔西南州各县区产业园区逐步提档升级,正在向特色化、产业化、差异化和集群化方向演变。
据介绍,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,惠州充分发挥粤黔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,将惠州市园区建设经验做法与黔西南州主导产业、资源禀赋相结合,以共建产业园区为平台,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首位产业,共建产业园区10个,在全州形成“7+1+2”产业园发展格局,围绕食用菌、茶叶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探索打造三产融合、集聚带动的县域协作产业集群,打造仲恺·安龙和大亚湾·晴隆两个共建工业产业园。
惠州与黔西南两地共同布局建设“7+1+2”共建产业园区(7个协作县现代农业产业园、1个州级共建工业园、2个县级共建工业园)。
2024年,惠州全年协助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98家,完成投资41.4亿元、同比增长2%;其中,历年落地企业今年新增投资企业81家,完成投资33.65亿元,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2330人,其中脱贫劳动力4996人。
助力乡村振兴
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9个
在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活动上,除了惠州荔枝深受消费者喜爱外,晴隆展位的蜂糖李也吸引众多市民选购,成为“万红中的一点绿”。
“我们的蜂糖李很甜,是因为晴隆生态环境好。” 晴隆展位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在惠州大亚湾的帮扶下, “晴隆蜂糖李”“晴隆花椒”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成为了远近闻名农业优品。
就在不久前,由大亚湾区与晴隆县携手打造的“晴湾直播间”项目正式启动。该项目依托大亚湾区与晴隆县党政力量及社会各界资源,以“立足晴隆、扎根乡土”为定位,聚焦“强产业、育人才、兴乡村、富民生”四维赋能目标,通过电商直播打破地理阻隔,让晴隆绿茶、肥姑盐酸菜等特色农产品及彝族蓝靛染等非遗文化,借助数字化渠道走向全国市场。
据晴隆县负责人介绍,“晴湾直播间”后续将开展300场常态化直播,每场聚焦不同品类的晴隆特色农产品,并计划邀请专业达人参与,通过多样营销手段提升销量。
从2021年开始,惠州将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推广到黔西南州,发挥当地优势,构建广东做法多样化落地模式,成功分类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典型。
粤黔协作仲恺·龙安共建产业园。
册亨县坛坪村引入广东省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、建设“四小园”等做法,投入协作资金1389.8万元,促进坛坪村展新颜;普安县联盟村发挥春茶全国第一采品牌优势,用好东西部协作资金335万元,建设“贵州绿茶”首采园,促进农户就业增收;贞丰县花江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,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60万元建好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,打造以“红色+”为龙头的乡村旅游;兴仁市海河村发挥公安部定点帮扶政治优势,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和公安部定点帮扶资金830万,合力打造红军长征途中的兴仁海河战斗遗址文化项目,目前已成为兴仁市红色文化旅游打卡地;安龙县坝盘村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与中央定点帮扶工作联动典范,协同开辟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文旅产业融合新“赛道”。
贵州黔西南兴仁经济开发区已是“百亿园区”。
“东西部协作工作,就是要拓展创新发展的优势,在推进西部地区生态产业与生态保护、乡村振兴与农民致富、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,为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经验、新模式和新方法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委李云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。
当前,惠州全面推动黔西南州村庄底色与特色产业发展、村居环境整治、文化传承保护等要素深度融合,投入协作资金2525万元,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9个。
为了进一步有效助力黔西南乡村振兴,2023年以来,惠州与黔西南两地围绕乡村振兴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,干部培训158期14918人次,专业技术人才培训331期29282人次,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支撑。
打造康养产业
推动“康养+”多业态协同发展
“我们要充分发挥黔西南州‘中国四季康养之都’的优势,依托惠州的生命健康产业,积极发展文化旅游、休闲度假、户外运动、食品药品、医疗保健等康养产业。”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组长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谭冠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。
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组长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谭冠军(左2)。
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是黔西南工作组推动产业协作的重中之重。
今年4月15日,在两地政府的推动下,黔西南州康养协会正式成立,并提出围绕“康养胜地、人文兴义”城市定位,着力打造“黔滇桂三省(区)结合部康养产品供给区”“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后花园”“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”,为康养产业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机遇。
对此,黔西南工作组紧紧围绕黔西南“康养胜地、人文兴义”城市定位,结合黔西南独特气候优势的实际,组织两地企业参与康养产业研讨会,推动成立黔西南州康养协会,推动“康养+”多业态协同发展。联合州人社局打造金州康养师劳务品牌;联合州农业农村局、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制定《黔西南州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》,聚焦深挖利用黔西南州康养旅游资源,引导平台(协会)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,扩大乡村消费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近年来,黔西南工作组携手黔西南州持续探索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。兴义获得“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”“中国十大养生城市”称号,兴仁、晴隆、册亨则多次荣获“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”称号,安龙荣获“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旅游目的地”“全国武术之乡”称号,兴仁荣获“中国长寿之乡”称号,贞丰荣获“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”称号,普安荣获“避暑旅游十佳城市”称号……
美丽的黔西南州。
6月21日,第七部《康养蓝皮书》即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(2024—2025)》发布仪式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举办,会上公布了2025年度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和100强县/区榜单,黔西南州兴义市、兴仁市入选全国康养百强县,黔西南的“生态康养名片” 获认可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重点谋划黔西南州康养产业规划,发布黔西南康养地图,构建多点串联、业态多类、创新多元的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。”谭冠军说。
【撰文】韩安东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658金融网配资-配资查询网站-股票加杠杆网站-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