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知名军事杂志《空军月刊》最新刊发的一篇调查报道,揭开了印巴5.7空战的诸多内幕。报道披露了一个重要细节:印度空军引以为傲的阵风战斗机在此次空战中实际被击落4架,比之前传闻的3架还要多。耐人寻味的是,印度官方至今保持沉默,对这次重大损失只字不提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篇报道特别提到中国制造的霹雳-15E空空导弹的出色表现。报道认为,这款导弹的实战性能完全碾压印度战机装备的欧洲导弹,成为巴基斯坦空军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。
这场代号为5.7空战的大规模空中对抗发生在5月6日深夜至7日凌晨。双方共出动114架军机参战,创下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空战纪录。印度空军派出72架军机,包括64架战斗机,组成8个攻击编队,主力机型包括苏-30MKI、阵风、米格-29和幻影2000等。
巴基斯坦方面则出动42架战机迎战,主力是由歼-10CE和JF-17枭龙Block3组成的精锐部队,这些战机配备了霹雳-10E近距格斗弹和霹雳-15E中距空空弹。此外,还有装备AIM-120C中距弹的美制F-16 Block52战机提供支援。
展开剩余77%这场激烈空战仅持续52分钟就分出胜负,结果却让法国阵风战机遭遇滑铁卢。据长期研究巴基斯坦军事的专家艾伦·沃恩斯透露,一位巴军高级军官向他表示,巴空军凭借完善的作战体系和先进的电子战能力,彻底压制了被印军视为王牌的阵风战机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印度至今仍未弄清战败原因。报道描述,阵风战机在空战中宛如盲人,面对歼-10C的新型AESA雷达时,其电子战系统反应迟缓,无法分辨雷达信号和火控信号。在被霹雳-15E锁定击落前,阵风暴露出严重的抗干扰缺陷,雷达、通信、预警等系统全部失灵,完全沦为被动挨打的活靶子。
关于具体战损,巴方提供了经过核实的详细数据:共击落4架阵风,其中1架来自印军第17战斗机中队(序列号BS001),另外3架属于第101中队(序列号分别为BS021、BS022、BS027)。截至发稿时,印度始终未公布这些战机的下落。综合战场情报分析,这4架阵风已完全损毁,无法修复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向对中国装备持批评态度的西方媒体,这次却罕见地对歼-10C和霹雳-15E给予高度评价。沃恩斯在文中分析指出,霹雳-15E的两项核心技术优势:AESA雷达导引头和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,使其成为全球首款投入使用的同类导弹。
霹雳-15E的AESA导引头具备双向数据链修正功能,技术领先优势明显。其双脉冲发动机不仅大幅提升射程,还能通过智能调节推力,在保持末端高速的同时降低平均速度,增强突袭隐蔽性。此前外界猜测其射程在145-180公里之间,但巴方人员首次证实实际射程可达190-200公里(可能仍有保留)。
相比之下,印度阵风装备的欧洲流星MK1导弹明显逊色。该导弹采用可变流量固体冲压发动机,最大射程仅150公里,在15公里高度以下最大速度为3马赫。巴军高官透露,空战中流星导弹无一命中目标,而印军飞行员直到霹雳-15E逼近至3秒距离时才察觉危险,为时已晚。
空战中,印度部署的俄制S-400防空系统曾对巴军构成威胁。为应对这一挑战,巴空军派出JF-17枭龙Block3战机携带CM-400AKG导弹,精准摧毁了S-400的91N6E预警雷达和96L6E低空补盲雷达。这两部关键雷达被毁后,S-400系统完全失明。尽管事实确凿,印度仍坚称S-400完好无损,却拿不出任何证据。
更具戏剧性的是,5月10日巴空军还曾锁定印度阿格拉空军基地(印军最大基地之一)一架即将起飞的A-50I预警机。考虑到击落预警机将重创印军指挥系统,巴方最终选择放弃攻击。巴军高官表示,这是为了给印度空军留面子,暗示若不手下留情,印军损失将更为惨重。
出人意料的是,空战后印度竟宣布计划增购114架阵风F5战机。这款号称二十年磨一剑的改进型本被寄予厚望,但阵风在实战中暴露的电子战缺陷和导弹防御短板,使其前景蒙上阴影。即便未来列装,也难以对抗巴空军。因为除现有歼-10CE外,巴军还将装备更先进的歼-35A隐身战机。
这场空战不仅颠覆了外界对阵风战机的认知,更重塑了南亚空中力量格局。印度试图通过增购战机扭转劣势,却忽视了装备性能和体系作战的差距;而巴空军凭借精准的装备选择和战术配合,正逐步掌握区域制空权。未来南亚的天空,或将因此次空战而进入新的博弈阶段。
发布于:天津市658金融网配资-配资查询网站-股票加杠杆网站-配资机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